被割韭菜的年轻人,到底输给了谁?
2021-03-13
“兄弟,快借我点钱,我的基金又跌了,我要加仓抄底!”前两天一朋友找我借钱,一看到这句话,我就给拒了。不是我不讲情分,而是这种投资心态实在要不得。这段时间以来,基金市场一片绿,“韭菜”长势喜人,割了一茬又一茬。正如网友吐槽的那般:本想抄基金的底,没想到被基金抄了家。
无论是我周遭那些买基金的朋友,还是网络上的“养基人”,绝大部分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:盲目跟风。近两年来,基金市场发展迅速,催生了一批或专业或野生的投资“大佬“,吸引了大批没经过股市考验的年轻基民。对于小白来说,跟风投资或许是一种稳妥的投资方式,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,真正能在基金市场“稳赚不赔”的年轻人很少,大多数都只是等待被割的“嫩”韭菜。涨了加仓、跌了补仓、有条件就买、看准了就买、不甘心就买、不怕赔就买、钱多了就买、缺钱了更是想利用基金赚一笔……这就是典型的“赌徒心理”。赌徒心理一上场,看似能够轻易赚钱的基金市场,就杀红了当代怕穷年轻人的眼。
投资是对认知力的变现,是看清事物运作的本质,在事物发展中抓住机会。比如创业、买房,都属于投资。赌博则纯粹是对运气的变现,比如打扑克,打麻将,买彩票等等。假如你以赌徒心理进行投资,就是将结果交给了运气,运气好了就盈利,运气差了就亏损。从实质上来说,你是输在了认知力上。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,即使你靠运气赚到了,最后往往又会因为实力亏掉,这是一种必然。因为,没有一个赌徒,能够在赢钱之后选择“见好就收”;也没有一个赌徒,能够在输钱之后选择“及时止损”。去年6月,一则“夫妻合谋杀子后跳海自杀”的新闻震惊了无数人。男主人郑某伟长期投资比特币,曾经赚得盆满钵满,身价直逼千万,说一句春风得意也不为过。但他并不满足,甚至动用资金杠杆参与炒作,却不料遭遇币圈震荡,比特币暴跌,一下子亏掉了两千多万。
“亏掉的这2000万里,有我父母的四百万,有我岳父岳母的50万,其他都是我这些年的积蓄和跟亲戚们借的钱。”郑某伟说。
多年“打拼”的家业一朝尽丧,还欠下了巨额债务,穷途末路之际,郑某伟决定自杀。妻子苦劝无果之后,夫妻俩决定“一起走”;本着“一家人要在一起”的想法,又决定先把亲生女儿杀死,再一起跳海自杀。无论是电影里,还是现实中,哪一个赌徒最后不是落得个倾家荡产、妻离子散的结局?
“我是正确的婴儿”,用这句话来形容赌徒,真是再恰当不过了。每一个赌徒,都陷入了一种病理性自恋的心理状态。病理性自恋,简单翻译过来就是“谜一样的自信”,非常笃定、不可撼动的那种。他们口头上可能说着“是是是,我知道错了”,心里想的却是“等着看吧,我会赢回来的”。每个赌徒心里笃信的,就是那一份“万一”和“侥幸”。很多人连买卖规则、交易份额、净值估算都没搞懂,只靠朋友的建议或网络大V的推荐,就盲目跟风,缺少独立的判断,只会遭到资本市场的毒打。理财投资,容不得侥幸;人生中的很多事情,其实也都是如此。周国平曾说:“人有旦夕祸福,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,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,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。”世上所有的侥幸,都带着“贪婪”的面具;心存侥幸,则灾亦不远。就像那个“凿壁偷光”的匡衡,勤学苦读数十载之后,官居宰相,却因为一分贪婪,侵占土地、私吞赋税,心存侥幸地以为不会被发现,最终却落了个革职查办的下场。因为抱有侥幸,所以有人酒后开车,以致车毁人亡,害人害己;因为抱有侥幸,所以年薪40万的海归博士,连偷17次快递,亲手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;因为抱有侥幸,所以有人对工程的违规、疏漏视而不见,然后一座酒店倒塌了,带走了无辜的生命……这些新闻,我们都真真切切地见过。每一次,都令人唏嘘与悲哀。正是因为心存侥幸,所以才会想着“赌一把,万一没被发现呢”,以至于一错再错。俗话说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人生一世,总难免有犯错的时候,这并不可怕。你看那些期待凭着侥幸度日的赌徒,哪个逃得出挣扎、污秽的囚笼?越侥幸,往往就越不幸。拿自己的未来、生命和家庭作赌博,结局只会让人一败涂地。毕竟这世界上,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千万条,但从没有一条叫做“侥幸”。就像冯梦龙在《东周列国志》中所说的:“仁者不乘危以邀利,智者不侥幸以成功。”好好活着,努力工作,踏实挣钱,人生才会有无限的可能。